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淮南 232001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基于光声光谱原理的气体浓度检测是光声技术最典型的应用。 与其他光谱气体检测方法相比, 光声气体检测技术主要具有结构简单、 探测器不受波长限制、 零背景噪声、 成本低等优点。 它在气体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作为光声光谱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部件, 光声池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检测结果。 因此, 光声池的优化设计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当前, 针对光声池的优化主要是基于系统静态条件, 关于光声池腔内气体流动性能及动态时间响应的研究报道较少。 由于光声池在动态检测条件下的气体扰动及系统检测噪声具有一定影响, 因而对于光声池的相关参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优化, 改善光声池腔内气体流场分布、 动压特性及其气体浓度平衡时间对于提升光声光谱的气体检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以传统的圆柱形光声池为基础, 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光声池腔内流场的稳态和瞬态模拟模型, 计算获得了光声池腔内气体流场分布及其气体浓度平衡响应规律, 结果表明, 减少光声池腔内气流流速及优化光声池中的过渡结构将会改善气流引发的动压波动以及缩短腔内气体浓度调节时间。 以光声池的缓冲腔与谐振腔过渡处圆角、 辅助孔数量、 辅助孔半径、 辅助孔中心圆半径以及进气速度5个参数为因素, 以谐振腔轴线中点处动压值和气体浓度调节时间为考察指标, 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了光声池的相关参数对动压值影响的主次影响顺序为: 辅助孔半径>辅助孔数>进气速度>过渡圆角>辅助孔中心圆半径; 对调节时间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 进气速度>辅助孔半径>辅助孔数=辅助孔中心圆半径>过渡圆角, 为平衡指标的影响, 将多目标参数优化问题转化成单目标优化问题, 客观地给出动压值和调节时间的权重分别为0.49、 0.51。 在研究参数范围内, 获得了其最佳参数组合为: 缓冲腔与谐振腔过渡处圆角为3.0 mm、 辅助孔数量为8个、 辅助孔半径为3.5 mm、 辅助孔中心圆半径为22.5 mm、 进气速度为0.06 m·s-1, 优化后的光声池谐振腔轴线中点处动压值为9.4×10-4 Pa, 腔内气体浓度调节时间为141 s, 相较于优化前的指标, 动压值相对降低了88.1%, 调节时间相对降低了17.5%, 两项指标均得到优化提升, 优化效果较为理想。 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光声池的优化设计和拓展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光声光谱 光声池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熵权法 参数优化 Photoacoustic spectrum Photoacoustic cell Numerical simulation Orthogonal test Entropy weight metho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2): 3899
曹媛 1,2宫明艳 3沈非 1,2麻金继 1,2,*[ ... ]林锡文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2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芜湖 241002
3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基于2018年中国逐日PM2.5数据,选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高精度PM2.5浓度估算模型,并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验证了其时空适用性,进一步利用特征重要性方法系统阐释了各影响因子对PM2.5浓度变化的重要程度,最后利用偏依赖技术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PM2.5浓度变化产生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 相比于多元线性回归与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利用多源数据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精度最高,可准确模拟出PM2.5的浓度,且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也有良好的适用性;(2) PM2.5浓度估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分析发现,对2018年全国日均PM2.5浓度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是时空、大气边界层高度等全局性因素,表明大气污染防治应把握PM2.5传输机制,强化区域联防联控;(3) 偏依赖交互效应研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年积日、纬度、温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的组合对PM2.5浓度变化会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提升空气质量要从多因子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
大气遥感 随机森林 PM2.5 时空关联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random forest PM2.5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3, 18(3): 245
周晓妍 1,2李波 1,2李宇怀 1,2曹原 1,2[ ... ]彭承志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上海 201315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光子为物理载体的量子纠缠源已成为量子非定域性检验、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资源和重要技术手段。利用非线性介质中的自发参量下转换过程,从早期的β相偏硼酸钡晶体到后来的基于准相位匹配的周期性极化晶体等,双光子极化纠缠源凭借其在亮度和品质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基于卫星平台的广域量子通信和量子物理的基础检验提供了可能。从基本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近年来面向空间平台应用的量子纠缠源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特别是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代表的星载量子纠缠源载荷;此外,对国际上近几年关于星载量子纠缠源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量子光学 量子通信 量子纠缠 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纠缠分发 量子隐形传态 
光学学报
2022, 42(3): 032700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气溶胶与太阳辐射以及气溶胶与云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使得气溶胶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估气溶胶对气候效应的影响依赖于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准确信息。由于缺乏合适的仪器和方法, 气溶胶的光吸收一直是一个难以准确测量的参量, 从而导致当前气溶胶对气候效应影响的评估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光声光谱因其信号只与样品的光吸收有关, 不受散射的影响, 因此非常适合气溶胶光吸收的测量, 被认为是测量气溶胶光吸收特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光声光谱测量气溶胶光吸收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 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光谱学 光声光谱 气溶胶 吸收测量 多波长探测 spectroscopy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aerosol absorption measurement multi-wavelength measurement 
量子电子学报
2021, 38(5): 593
龚云洪 1,2,3,4付皓斌 1,2,3雍海林 1,2,3曹原 1,2,3[ ... ]彭承志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近代物理系,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 201315
3 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 201315
4 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上海 201315
星地量子通信已经验证了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面对未来量子通信网络多用户的特点,能够准确、快速预测成码率是高效利用星地量子网络资源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及恒星星像图像识别的信道预测新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北京地面站的观测中。实验结果表明,恒星星像的图像识别正确率可达88%,并给出是否开展星地实验的建议。在建议开展星地对接的信道情况下,预估该时段量子卫星北京地面站在仰角39.5°的筛选成码率约为8~9 kbit/s,实际星地量子通信实验的筛选成码率为8.8 kbit/s。实验结果可用于合理安排多颗卫星、多个地面站的星地对接任务,提高星地量子通信的成功率,避免浪费卫星和地面站资源,推动量子通信卫星组网的实用化研究。
量子通信 恒星星像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stellar image machine learning image recognitio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1, 40(3): 420
作者单位
摘要
暨南大学 光子技术研究院,广州511486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色散调谐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技术的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大色散谐振腔主动锁模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与调制频率呈线性这一特性,通过测量锁模激光器输出波长来标定输入系统的微波频率,进而获得多普勒频移.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激光器腔长、色散量以及锁模阶数等参量对系统频率测量特性的影响,在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设计了分别基于长光纤及线性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的大色散谐振腔结构,实现了载波中心频率分别为12.2 MHz、265 MHz、682 MHz和1.118 7 GHz情况下的频率偏移测量.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灵活的优点,在多普勒频移测量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色散调谐 锁模光纤激光器 微波光子 多普勒频移 频率测量 Dispersion-turned Actively mode-locked fiber laser Microwave photonics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Frequency measurement 
光子学报
2020, 49(11): 19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2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目标检测技术在电力巡检任务中的不断推广,对电力巡检采集的各类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已成为当前电力企业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传统目标检测方法大多建立在机器学习技术之上,在复杂场景下的检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基于图像的深度学习方法由于具有理想的检测精度及环境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目标检测。针对电力巡检复杂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质量差、背景复杂、对比度差等问题,提出了融合图像方向梯度直方图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HOG-RCNN)的红外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在图像进入RCNN网络之前对输入图像进行HOG特征提取,辅助RCNN实现候选区域的选取。算法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检测效果优于单独的RCNN网络。
目标检测 方向梯度直方图 区域卷积神经网络 电力巡检 object detection 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region 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power insp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S2): 2020041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淮南 232001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 痕量气体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痕量气体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保、 化学工业、 生物生态以及医学检测等各个领域, 光声光谱技术由于它具有零背景检测、 探测器不受波长限制、 光学元件简单, 系统调节及维护方便等优点, 现已成为光谱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 近些年来, 随着微弱信号检测与激光器技术的快速发展, 光声光谱技术也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所取得的成果为光声光谱检测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参考, 然而, 当前文献报道较少地涉及到光声池的优化工作, 尤其是对光声池的形状构造等问题鲜有深入探索。 光声光谱检测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即为光声池, 它是承载待测气体的容腔以及产生光声耦合作用的场所, 其形状构型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光-声之间的耦合状况, 以致于影响整机系统的信噪比与灵敏性, 因而探索设计光声池的形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 为此, 基于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设计基础, 探索研究了纵向截面为圆形、 正三角形、 椭圆等8种典型形状的光声池结构模型, 并对其声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了各类光声池实物,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8种光声池的性能指标, 在限定光声池纵向长度及纵向截面周长相等的条件下, 仿真结果表明, 8种形状各异的光声池工作纵向声学模态振型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 8种光声池的工作声学共振频率值基本相同, 受其激光光源与腔内声学模态耦合的影响, 其品质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 圆形、 短轴椭圆、 正五边形、 正方形、 大圆轴线形、 正三角形、 小圆轴线形、 长轴椭圆, 池常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圆形、 长轴椭圆、 正五边形、 正方形、 大圆轴线形、 小圆轴线形、 正三角形、 短轴椭圆, 整体结果显示, 对于光声光谱光声池的设计,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光声池应优先为圆形形状, 研究过程与结果为光声光谱中光声池的设计与优化探索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光声光谱 光声池 几何形状 仿真计算 优化设计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Photoacoustic cell Geometric shape Simulation calculatiom Optimum desig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8): 2345
解颖超 1,2王瑞峰 1,2曹渊 1,2刘锟 1,*高晓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岛分院, 安徽 合肥 230026
CO2是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 也是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的产物。 一方面大量的人源排放CO2进入大气是引发温室效应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CO2是窒息性气体, 在封闭环境积累过高的CO2会导致窒息等安全问题。 因此发展小型化、 高灵敏度的CO2检测技术在大气环境探测、 封闭环境工作区域安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需求。 利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小型化石英音叉谐振增强光声光谱技术, 采用相对简单的离轴结构方案, 开展了探测CO2的研究。 离轴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技术具有探测模块体积小、 灵敏度高、 抗干扰、 成本低、 功耗低, 对激光器要求低等优点, 在发展低功耗便携式气体传感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 尤其是随着近红外激光器技术的逐渐成熟, 为离轴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技术提供质量更好、 能量更高的激励光源, 使得离轴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 实现了在低浓度下对气体进行精确的检测。 通过HITRAN 2012分子光谱数据库筛选出适合探测的谱线, 选择2.004 μm近红外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励光源, 通过波长调制方式来激发CO2光声信号, 并采用二次谐波检测技术实现光声信号的探测。 实验中通过对进样CO2气体加湿、 优化调制振幅等方式提高检测性能, 实现了空气CO2的探测。 在常压下, 通过配气仪配置不同浓度的CO2样品, 开展了浓度与信号的响应特性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响应结果。 同时也开展了相同浓度CO2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信号测量研究, 并用Allan方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当平均时间为1 000 s时, 系统的探测极限为4×10-3 μL·L-1, 在压力150 Torr时可获得最佳的测量信号, 常压下系统对CO2的最小探测灵敏度为15 μL·L-1, 相应的归一化噪声等效吸收系数为7.33×10-9, 在150 Torr下最小探测灵敏度为6 μL·L-1。
离轴石英音叉增强型光声光谱 二氧化碳 探测 二次谐波检测技术 Off-beam quartz-enhanc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 Carbon dioxide Detection Second harmo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9): 2664
Zheng-Ping Li 1,2,3†Xin Huang 1,2,3†Yuan Cao 1,2,3†Bin Wang 1,2,3[ ... ]Jian-Wei Pan 1,2,3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Microscale and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2 Shanghai Branch, 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hanghai 201315, China
3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Quantum Sciences, Shanghai 201315, China
Single-photon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offers single-photon sensitivity and picosecond timing resolution, which is desirable for high-precision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ing over long distances. Despite important progress, further extending the imaging range presents enormous challenges because only a few echo photons return and are mixed with strong noise. Here, we tackled these challenges by constructing a high-efficiency, low-noise coaxial single-photon lidar system and developing a long-range-tailored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that provides high photon efficiency and good noise tolerance. Using this technique,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ctive single-photon 3D imaging at a distance of up to 45 km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with a low return-signal level of 1 photon per pixel. Our system is feasible for imaging at a few hundreds of kilometers by refining the setup, and thus represents a step towards low-power and high-resolution lidar over extra-long ranges.
Photonics Research
2020, 8(9): 090015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